(上图为安金磊在示范人工除草,半小时才清理了两米见方的一小块。)
因为杂草丛生,再加上害虫极多,安金磊种的庄稼收成远低于其他农民。当地人种的小麦每亩能收1000多斤,而安金磊种的小麦最多也就能收400斤。据当地人估计,别人家的棉花当年每亩能收四、五百斤籽棉,安金磊种的棉花能收100斤就谢天谢地了。但安金磊并不担心产量低,因为他种的棉花从来不去市场上卖,都被“朋友们”花高价买走了,因为这些“有机爱好者”觉得有机棉被盖着舒服,比普通棉花更暖和。
平心而论,安金磊能靠这种“有机农业”生存下来是他的本事,别人无权说三道四,但这种做法显然是不可持续的,更不宜大面积推广,否则就违反了有机农业的环保初衷。
具体来说,有机农业的核心是土壤营养的恢复,其中氮元素是主要农作物需求量最大的营养元素,同时也是有机方式最难补充的一种元素,因此越是那些对氮元素要求比较高的农作物(比如玉米),两种方式的产量相差也就越大。有研究称全球有机农场的平均单产还不到非有机农场的80%,也就是说生产等量的粮食有机方式需要多占用大约五分之一的土地。
自然界什么资源最宝贵?答案毫无疑问是土地。目前地球上没有被冰雪永久覆盖的陆地已经有40%被开辟成农田了,留给野生动植物的土地越来越少,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说农业才是地球生态最大的破坏者。如果能多建一些保护区,多留一些土地给野生动植物,远比在现有农田上少用一点化肥对环境的保护作用更大。
从这个角度讲,如果有机农业不能提高单产的话,其环保作用就要大打折扣,甚至反而比非有机方式对环境更不利。
提高产量的另一种方式就是减少粮食浪费,包括高效杀虫除草、提高粮食利用率,以及增加农作物的抗风险能力等等。这几件事都离不开新的农业技术,其中转基因育种技术更是不可或缺。
这方面的一个经典案例就是转Bt基因的抗虫农作物。Bt是苏云金芽胞杆菌分泌的抗虫蛋白,这种杆菌最早是在1901年由日本生物学家石渡繁胤发现的,但其中的有效成分Bt直到1956年才被提纯出来,并于两年后被用于杀虫剂的制造。有意思的是,因为Bt来自大自然,因此它刚一进入市场就受到了有机行业的热烈追捧,成为全世界有机农庄使用最为广泛的有机杀虫剂。但是,由于Bt提纯困难,价格昂贵,再加上它容易降解,需要经常喷洒,所以有相当一部分有机农场主用不起。为了解决这两个问题,孟山都公司将